Server 2012 剛出沒多久,大家還在評估要不要裝,2012 R2 就飛也似的發表了,這對剛買 2012 的人真是不是滋味,不過這次在Hyper-V的改善,也可看出微軟在虛擬化還有私有雲這塊的野心,在各種Cloud OS : Open
Stack、Cloud
Stack的強力追擊下,戰場迅速蔓延到私有雲建置,VMWare的皮要繃緊一點了!
Hyper-V在2012 R2的新增功能如下:
1. 第2代VM (Gen2 VMs)
- 在新增VM的方面,多了一個選擇 " 世代" 的功能,支援了安全開機、SCSI開機還有PXE開機等功能,需要Windows 8或是Server 2012之後才支援,有了這個功能,讓VM的運作還有整體的資源使用更有彈性,也讓VM與實體機器的實際功能上更加接近。
2. VM直接連結 ( VM Direct Connect)
- 以前要連到VM,透過遠端桌面連線(RDP)需要可用的網路才可以,意味著這個 VM 需要一組可以連結到的IP,但開啟遠端桌面連線其實伴隨著一些管理上的風險,Server 2012 R2的這個新功能可以透過VM Bus直接遠端桌面連線到這台VM。
- 以前從Hyper-V管理介面連線到VM,許多RDP的優點像是掛硬碟,複製貼上都不能用,現在只要把加強的工作階段打開,就可以享受這許多新功能,就不用傷腦筋要怎麼傳資料或是剪貼文字到VM中了
3. VM延伸複製到第三地 (Extend replication to a third site)
- 之前的Hyper-V 3.0的原生Replica複製的目標只限定為一個,但這對於一些服務來說彈性不夠,因此現在增加支援到了第三地複寫,這對於一些公司,就可以非常容易且超級便宜的的實現第二座機房還有DR Site了。
4. 複寫頻率設定 (Replica frequency options)
- 之前的Replica頻率只能固定為5分鐘,現在可以設定複寫頻率,有30秒/5分鐘/15分鐘可以選,只要你的線路或硬體夠快,就可以選擇更快的頻率。以前12次複寫失敗,複寫狀態就會變為 Failed,現在如果選擇15分鐘的頻率,這個緩衝時間就會從1小時變為3小時,因此可以視你的線路及硬體的等級做設定。
5. 壓縮快速移轉 (Compression for faster migration)
- 這一代的Live Migration支援將資料壓縮再即時移轉,壓縮的時候可能會用到CPU的Loading(不過大部分人的CPU其實都挺閒的),另外也支援用SMB方式移轉,但網卡要支援RDMA才可以,如果你用的是10Gb等級網卡,相當推薦用RDMA,據說速度會跟飛的一樣。現在的VM每個都在比記憶體大的,以筆者的環境來說,最大的VM都有96GB的計憶體,32GB的VM也有七八台,要移轉這幾台真的是非常非常久,現在有這種方案,當然值得好好研究一下來。
6. VM 線上匯出及複製 (Online VM exporting and cloning)
- 這一代已經支援不關機就可以匯出VM還有Clone了,但Clone請用SCVMM 2012 R2來做,遙想 Server 2008 的 Hyper-V 剛出的時候,什麼小動作都需要關機不然就重新啟動,真的進步很多啊~~~~~~
7. Online VHDX resizing
- 這一代的VHDX,不用關機就可以直接改變大小,以前不能這樣改系統碟,但可以改用SCSI卡掛上去的硬碟,2012 R2把這個限制拿掉了,但只針對VHDX,在用VHD的就趕快轉吧~效能跟擴充性都差挺多的
8. Storage QoS
- 現在可以設定VM的Storage的Qos,IOPS可以限定最小值跟最大值,有了這個設定就可以確保最重要的服務可以獲得最大的I/O效能,增加了不少彈性。
9. Dynamic Memory support for Linux
- 以前的 Hyper-V 2.0 裝Linux VM根本是一場惡夢,因為很多東西會有問題,包括裝整合服務,移轉,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,Hyper-V 3.0 改善了不少,主流的Linux VM都可以順利執行,但就是動態記憶體還不太支援,導致一開機就吃掉一堆記憶體,這也是跟 VMWare 差最多的地方,這個問題終於在 2012 R2改掉,之前就測試過,VM 的I/O在Hyper-V上比VMWare好很多,現在終於可以拿來做Linux VM的Production了,算是很不錯但遲來的進步。
10. 虛擬硬碟共用(Shared VHDX)
- 這個也是非常不錯的改善,以前要用 VM 來實做容錯移轉叢集(比如說SQL Server Cluster),是一件很讓人頭痛的事情,原因就在於要有共用磁碟(Cluster Share Volume),因為虛擬SAN不是那麼的實用(還要設定 SAN Switch 跟Storage切LUN),所以只能用iSCSI或是SMB 3.0來實做,但是如果環境裡面沒有這兩個Source,就要想破腦袋不然就要用VMWAre或是找實體機器做,現在可以直接用VHDX當作Share Volume,就可以更省資源了!真是早該這樣做了。
其他小變化:
(1) VM預設沒有光碟機,需要自己新建SCSI卡再新增一個光碟機,這樣也好,VM的資源應該越少越好,多個光碟機有時候在Live Migration時都要檢查一下。
(2) 快照改名了,改為檢查點
![]() |
新增說明文字 |
(3) 整合服務多了一個客體服務
![]() |
其實我不知道這幹嘛的..... |
可以讓插到Host的USB隨身碟更快的讓VM讀到...
好吧算方便但是很小的改進
好吧算方便但是很小的改進